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水文学

  • 南海东沙海区冬季跨陆坡运动的动力诊断分析

    黄孝荣;王强;周伟东;周生启;

    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利用全球海洋温盐集(WOA13)气候态温盐数据对南海环流进行诊断计算,分析东沙海区冬季气候态跨陆坡运动特征。诊断结果表明:跨陆坡运动的水平和垂向断面分布,反映出该海区跨陆坡运动存在反对称结构,即东沙岛以东向陆架方向运动、以西向外洋方向运动。根据正压涡度平衡方程逐项分析,探讨了东沙海区跨陆坡运动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地形与斜压联合效应项(joint effect of baroclinicity and bottom relief,JEBAR)和地转位势涡度平流项(advection of the geostrophic potential vorticity,APV)主导了涡度平衡,平流项和扩散项作用次之,且JEBAR、APV及平流扩散各项在东沙岛东西两侧均表现为正负号相反分布;相比而言,海表风应力项和海底摩擦力项的影响为小量。东沙海区密度场相对于地形的不均匀分布,使得东沙以东JEBAR分布为正、以西JEBAR分布为负,这种分布是导致反对称的跨陆坡运动发生的主要内在机制,且东沙岛地形和不均匀密度场分布是这种动力机制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

    2016年06期 v.3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 高频地波雷达观测资料对南海北部海流的数值同化实验

    朱宇航;曾学智;彭世球;

    文章利用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将双站(博贺站和斗龙站)高频地波雷达的表层海流观测数据同化进模式中,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观测覆盖率对同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同化间隔对同化效果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数据能显著改善模式对表层海流的模拟。当观测覆盖率大于40%时,不同的观测覆盖率的同化效果几乎无差别,这表明模式背景误差协方差能够很好地弥补高频地波雷达在空间上的缺测信息。试验结果还表明同化效果的持续性受到同化间隔的影响:过频繁的同化会造成模式初始场动力不平衡加剧,使得同化效果的持续性变差,而过大的同化间隔则会使同化效果在下一次同化到来前消失。当同化间隔取6h或12h时,同化效果的持续性达到最优。同化对模式预报的改善持续的时长为4~6h。

    2016年06期 v.35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海洋气象学

  • 超强台风“威马逊”对南海西北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

    李薛;付东洋;张莹;刘大召;丁又专;王文芳;栾虹;蒋城飞;

    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过境南海并穿越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给海南、广东和广西造成了严重损失,并对南海西北海域海洋动力与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卫星遥感水色水温及风场数据,分析了台风前后海表温度、悬浮泥沙浓度、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及上升流分布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强台风"威马逊"诱发了强烈的混合夹卷和上升流,并加强了季节性上升流;海表温度最大降幅近2℃,相对台风路径呈显著的"右偏性",而台风引起的强降水却具强烈的"左偏性";台风后悬浮泥沙浓度平均升高51.4%,叶绿素浓度增幅达28%,且最大浓度有3d的延迟,初级生产力增加34%;上层水体混合加剧,混合层深度平均增长近10.4m。

    2016年06期 v.35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海洋地球物理学

  •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似海底反射沉积层纵波速度结构: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结果

    刘斌;耿建华;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似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速区域(1800~2200m?s?1)以及一个相对低速的区域(1500~1700m?s?1)。结合多道地震成像的结果,我们把相对高速区域解释为含水合物层,而相对低速区域可能不含水合物或者仅含少量的水合物。BSR一般认为是水合物稳定存在区域的底界面,反演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水合物在稳定带内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相对低速区域的存在可能表明该低速区域下的BSR与水合物的赋存无关,仅仅反映了正常沉积地层与下伏游离气层的界面。

    2016年06期 v.35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流花碳酸盐岩储层“低频阴影”检测分析

    黄昱丞;王大伟;吴时国;曾驿;王纯;

    南海北部东沙隆起区广泛发育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台地上原地生长的生物礁由于孔隙、裂缝的发育加之上覆泥岩盖层的阻挡,形成了非常好的油气储层。文章结合测井资料,利用谱分解方法分析了流花碳酸盐岩台地高孔隙度储层的地震时频特征,发现在孔隙极为发育的储层顶部地震波能量出现明显衰减,时频谱上表现为中心频率显著降低;但在分频剖面上,除了垮塌溶蚀层段可见低频强能量区外,未能在储层位置下方检测到表征能量衰减的"低频阴影"现象。研究结果认为:储层厚度较薄、碳酸盐岩平均速度较高、储层非含气高密度流体(油和水)的存在,是导致未检测到"低频阴影"的3个主要原因。其中,较薄的储层和速度较高的碳酸盐岩会引起衰减不足,而非含气高密度流体会导致顶底阻抗的差异不明显。另外,薄层的调谐效应使得地层在调谐频率处出现强振幅响应,这一峰值频率可以用来估计储层厚度。

    2016年06期 v.35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海洋地质学

  • 南海北缘盆?岭格局及地貌演化过程

    闫义;ALMATARI Ali Ahmed Ali;田陟贤;钱坤;

    南海北缘及华南沿海在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盆-岭构造演化历史。目前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南海北缘盆地构造演化,而对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岭构造格局及大陆边缘地貌演化还缺乏完整的认识。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和邻区岩体剥露过程的综合对比研究是深入探讨大陆边缘构造和地貌演化的重要途径。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关于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和山脉隆升剥蚀过程的主要方法和进展。综合分析南海北缘盆地碎屑沉积物来源及华南沿海主要岩体剥露过程矿物热年代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南海北缘新生代地貌演化及盆地沉积物剥蚀-沉积过程进行了双重约束。华南沿海主要岩体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U-Th)/He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较为复杂,剥蚀过程表现为明显的多阶段性且剥蚀中心由南向北迁移,与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有明显的区别。总体上,~25Ma之前的沉积物εNd值较高、碎屑锆石以年轻颗粒(<500Ma)为主,表明物源以华南沿海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近源剥蚀为主;而~25Ma之后的沉积物εNd值较低、前寒武纪碎屑锆石年龄(>500Ma)明显增加,表明物源向华南内陆逐渐迁移。南海北缘盆地沉积物来源由近源向远源的逐渐转变,反映了东亚大陆边缘主要水系,如珠江和闽江等由沿海向内陆的侵蚀扩展过程,这一过程对应于南海的扩张和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

    2016年06期 v.35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海洋生物学

  • 半红树植物苦槛蓝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孙键;许会敏;赵万义;昝启杰;陈里娥;廖文波;

    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Sieb.et Zucc.)A.Gray]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高潮带的常绿灌木,常出现于红树林陆岸外滩,属于半红树植物。苦槛蓝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护堤功能,在海岸生态环境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苦槛蓝的种群分布特征、土壤特性、叶片与茎部结构特征、叶片生态学特性和自身繁殖特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苦槛蓝现生种群多为单优群落,其土壤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高低对其分布影响较大,而与p H和盐度相关性不大;2)在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上,苦槛蓝的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器分布,且都具有盐腺,是一种泌盐植物;3)在叶片生态学特性上,广东高桥苦槛蓝种群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最高,其次为福建漳浦种群,福建泉州种群最低。浙江西门岛、福建九龙江、广西高坡和广西山口4个地区种群的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没有显著性差异,苦槛蓝相对较低的单位面积叶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耐盐性不强;4)在繁殖特性上,苦槛蓝具有双花期现象,采用不同的扦插条件进行繁育试验发现苦槛蓝生根大约需8~10d,由于其90.0%的果实具有虫害现象,其种子的繁殖成功率受到较大限制。

    2016年06期 v.35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水母旺发对珠江口鱼类资源量的影响

    刘华雪;许友伟;陈作志;张文博;齐占会;黄洪辉;徐姗楠;

    水母作为胶质浮游动物的一大类群,与其他浮游动物和鱼类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在海洋食物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15年11月对珠江口环境特征、水母种群组成和鱼类资源进行现场调查,共鉴定出11种水母,其中花水母目和软水母目各有4种,优势种为球形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共鉴定出17种鱼类,其中鲈形目种数最多(10种)。珠江口各站位鱼类资源渔获量呈现自北向南先升高,再降低,然后逐渐升高的趋势,与浮游动物丰度和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有着较大差异。珠江口北部S1站水母类丰度为213个×m~(-3),其中球形侧腕水母占水母类丰度的99%,而该站鱼类资源渔获量仅为7.8g×h~(-1),这很可能与水母类旺发有关。水母丰度与氮磷比正相关,与渔获量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水母旺发对珠江口鱼类资源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6年06期 v.35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硬骨鱼类核糖体基因间隔区的序列特征分析

    司李真;时伟;杨敏;龚理;孔晓瑜;

    真核生物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简称r DNA)是由几十个甚至上万个高度串联重复序列组成的多基因家族,每个重复单元都包括编码区(18S、5.8S和28S)和非编码区(ITS1和ITS2)。间隔区ITS1和ITS2常被用于属级及以下阶元水平的系统关系研究。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些串联重复序列并非完全一致,有些甚至存在个体内差异,这种基因组内ITS多态性的发现,使我们对ITS用于物种系统发育重建的适用性产生了质疑。因此,我们对Gene Bank中硬骨鱼类的10目ITS序列的长度和保守位点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TS1长度范围为272~918bp,保守位点比例在各分类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并且这种区别可以作为判断物种之间关系的特征。当序列之间保守位点比例为89.51%~100%时,为种内关系;在61.53%~81.36%范围时,为种间关系;在32.47%~58.87%范围时,为属间关系;而在1.62%~30.46%时,达到科间水平。而一些物种的保守位点比例超出此范围时,依据此标准判断就会产生偏差。ITS2的长度范围为128~694bp,保守位点比例在各分类阶元之间互相重合,在各分类阶元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该特征不能用于区分各阶元之间的关系。

    2016年06期 v.35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南海南部鸢乌贼中型群与微型群形态学差异及其判别分析

    朱凯;王雪辉;张鹏;杜飞雁;邱永松;

    根据2012年和2013年南海南部渔业资源调查采集到的3435尾鸢乌贼样品的胴长(ML)、右第一腕长(AL1)、右第二腕长(AL2)、右第三腕长(AL3)、右触腕长(TL)、鳍长(FL)、鳍宽(FW)等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运用种群分类、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其个体的形态学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南部鸢乌贼中型群和微型群具有不同的ML分布,雌性个体中两个种群的ML非重叠范围为59~78mm和126~225mm,包含45%的中型群和10%的微型群;雄性个体中两个种群的ML非重叠范围分别为56~80mm和95~151mm,包含98%的中型群和58%的微型群。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鸢乌贼两个种群的雌、雄个体在各形态比参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型群雌性和雄性个体在AL1/ML、FL/ML、FW/ML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型群雌性和雄性个体在AL1/ML、AL2/ML、AL3/ML、TL/ML、FL/ML、FW/ML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系数(C.D)计算表明,鸢乌贼两个种群的形态差异总体上处于种内水平(除雄性FW/ML外,C.D均小于1.28),而雄性鸢乌贼中两个种群的FW/ML差异达到了亚种水平(C.D=1.45)。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二和第三主成分分别代表各腕之间和腕与鳍之间的生长差异。依据各形态比参数进行判别分析,鸢乌贼雌性和雄性个体中两个种群的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达到85.9%和92.9%,可以为鸢乌贼种群区分提供参考。

    2016年06期 v.35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海洋环境保护

  • 深圳西部海域河流入海口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同步提取重金属分布特征与生物毒性评价

    张际标;杨波;陈涛;陈春亮;

    对深圳西部海域7个河流入海口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区域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圳西部海域河流入海口沉积物AVS的含量范围为0.54~24.17μmol·g~(-1)之间,平均为10.74μmol·g~(-1),分布规律为后海河河口>西乡河河口>新圳河河口>大沙河河口>铁岗水库洪排口>福永河河口>深圳河河口;ΣSEM含量范围为5.58~32.18μmol·g~(-1)之间,平均值为15.63μmol·g~(-1),分布规律为铁岗水库洪排口>深圳河河口>福永河河口>新圳河河口>西乡河河口>后海河河口>大沙河河口。ΣSEM垂直分布规律与AVS相似,都有先增高后降低趋势;沉积物中AVS与沉积物有机碳(TOC)、粒度以及溶出液p H呈显著性相关,河口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越高、粒度越大、p H越高越有利于AVS生成;对沉积物进行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分析,表层沉积物中(ΣSEM/AVS)、(ΣSEM-AVS)和(ΣSEM-AVS)/foc值(foc为有机碳百分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7~8.93、–5.58~16.85μmol·g~(-1)和-244.30~2071.65μmol·g~(-1),而柱状沉积物中(ΣSEM/AVS)、(ΣSEM-AVS)和(ΣSEM-AVS)/foc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8~8.93、-19.69~36.05μmol·g~(-1)和-1278.27~2931.28μmol·g~(-1)。其中,福永河河口、铁岗水库洪排口和深圳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表现为高生物毒性效应,应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控。

    2016年06期 v.35 8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热带海洋学报》第35卷(2016)总目次

    <正>~~

    2016年06期 v.35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热带海洋学报》征稿简则

    <正>《热带海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海洋学综合学术刊物,是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已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并已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同时还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及英国《动物学记录》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载

    2016年06期 v.35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