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学报

  • 鲍鱼幼苗培养池附板上的危害性纤毛虫及其优势类群研究

    黄建荣,徐润林,廖家遗

    应用纤毛虫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幼鲍培养池中危害性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过程及优势类群的种群动力学变化。共观察到16目、46属、68种纤毛虫,锐利纤虫Aspidiscalynicaster、钟虫Vorticellasp.和双眉虫Diophryshistrix是优势种。还对幼鲍培养过程中危害性纤毛虫的密度、种类与幼苗附板上藻类密度、鲍苗密度等关系进行了分析。

    2002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花尾胡椒鲷肾脏和脾脏血细胞发育的研究

    李长玲,曹伏君,刘楚吾,黎祖福

    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cinctus造血器官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花尾胡椒鲷血液、肾脏和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发现肾脏、脾脏内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由于幼粒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形态变化较大,又可将其幼稚阶段再分为:早幼、中幼、晚幼3个阶段,因此其发育可分为5个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有一成熟过程。着重描述了各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对花尾胡椒鲷血细胞发育的过程作初步探讨。

    2002年03期 7-13+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硇洲岛潮间带不同生境底栖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炜,钟海莹,唐以杰

    对硇洲岛潮间带(岩石、砾石、泥沙滩)3种不同生境的11个样方的底栖软体动物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共鉴定底栖软体动物21科41种。研究结果表明,硇洲岛潮间带底栖软体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砾石滩最大(平均为9.236),岩石滩次之(平均为6.494),泥沙滩最小(平均为3.788),多样性指数砾石滩(平均为2.154)大于泥沙滩(平均为1.506)大于岩石滩(平均为1.334)。对上述样方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底栖软体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分布受底质、浪击、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2002年03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大亚湾澳头增养殖区赤潮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II.环境因子与微量元素主导型赤潮的关系研究

    吴京洪,杨秀环,唐宝英,张展霞,李锦蓉,梁舜华

    根据1998年4月至6月和1999年3月至6月对大亚湾澳头海域增养殖区的水环境监测,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各环境因子对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sub tilis与远距角毛藻Chaetocerosdistan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铁分别对细弱海链藻水华、远距角毛藻水华的发生起重要作用。采用单纯形法建立了藻类生物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多元非线性Cobb Douglass方程,对2种藻类水华发生状态的模拟结果准确率分别为77.8%和100%。

    2002年03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无机磷的分布

    程赛伟,林洪瑛

    根据"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溶解无机磷(PO3-4 P含量高于4 P)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群岛东南部海域的PO3-其它海区;PO3-4 P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速率在50—100m范围内最大;周日变化随季节及站点的不同而不同。南沙群岛海域PO3-4 P含量分布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2年03期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介绍——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本刊编辑部

    2002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 南海西南部海区近200ka来的动力环境与东亚古季风

    陈木宏,颜文,涂霞,郑范,陆钧,陈忠,杨丽红

    包括南海在内的热带海洋是东亚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动力环境特征的演变历史,可提供东亚古季风活动的海洋证据。对取自该海区的NS93 5柱状样做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合氧同位素地层结果、微体古生物观察统计和CaCO3测试资料,尝试采用高精度的粒度分析作为替代性指标,讨论近200ka以来的水动力及古生产力变化特征。结果认为,自末次盛冰期以来该海区的海洋动力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在此之前则变化不显著,在倒数第2次冰期中由于夏季风作用致该局部区域上升流发育和海面温度偏高。古生产力变化规律一般是:在冰期较高,并呈稳定或上升趋势;在间冰期较低,出现下降现象。近200ka来的特殊情况出现于全新世早期,古生产力达到最高值。通过与黄土高原及其它地区的古季风环境对比,发现东亚古季风区内在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的遥相关较好,而在倒数第2次冰期中存在明显差别,说明在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特定时期内典型季风区的局部海洋区域性特征。

    2002年03期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搏击热带海洋风浪,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祝贺南海海洋研究所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

    本刊编辑部

    2002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 海洋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计算模式

    曹文熙,杨跃忠

    针对一类海水,采用美国标准大气模型和一类水体海洋生物 光学特性的半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模式。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大气、海 气界面和水体的光辐射传输过程,能较好地用于分析叶绿素浓度以及光辐射场的角分布对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影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应用于计算光衰减系数、光谱辐照度随深度的分布、光合有效辐射随深度的分布和真光层深度,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光动力学研究和水色遥感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2年03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用TOPEX/Poseidon资料研究南海潮汐和海面高度季节变化

    刘克修,马继瑞,许建平,韩桂军,范振华

    采用引入差比关系法对南海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了潮汐分析;根据所得潮汐调和常数对卫星高度计测得的海面高度进行潮汐订正,进而得到南海各季节的海面高度距平。结果表明,南海冬、夏季季风强盛期海面高度距平位相相反,南海中部夏季为正距平,且有2个正距平中心;冬季为负距平,且有2个负距平中心。春、秋季是不同的季风过渡期,海面高度距平分布也明显不同:南海中部春季为正距平,且只有1个正距平中心;秋季为负距平,且只有1个负距平中心。研究表明,长周期分潮Sa和Ssa的叠加值可以很好地逼近南海海面高度距平。根据平均海面和海面高度距平得到了合成的海面高度和地转流场,发现南海表层地转流总体上是气旋式的;秋、冬季表层环流的西向强化十分明显,春、夏季较弱;冬季黑潮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北部,夏季基本上没有进入南海。

    2002年03期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北太平洋海浪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刘金芳,江伟,俞慕耕,尼建军,梁广建

    根据1950—1995年共46a的北太平洋船舶气象报资料,对按5°×5°网格统计的海浪要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北太平洋浪、涌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该区赤道地区常年盛行东北浪,冬季海浪比夏季强盛,相应的平均波高、大浪大涌频率也较大。该海域与北印度洋同属季风气候区,但其特点正好相反。

    2002年03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近海湍流三维数值模拟中的重整化群模式

    蔡树群,王文质,龙小敏

    利用重整化群理论来确定近海湍流数值模式中的垂向涡动粘性系数,并对冬末春初琼州海峡的潮流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整化群模式的待定常数少,应用方便可行,其计算结果也比常用的湍流封闭模式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2002年03期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基于小波分解和ANFIS模型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集成预测

    张韧,王继光,蒋国荣

    用小波分解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集成预报模型。该方法将复杂海温系统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带通分量信号,然后建立分量信号的独立预报模型,最后对预报结果进行集成。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在保留预报对象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预报难度,集成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时效均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2002年03期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不同食物对紫红笛鲷幼鱼的生长和氮排泄的影响

    李沫,蔡泽平

    以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摄食水平和食物种类对其生长和氮排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投喂鳗鱼饲料的紫红笛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为4.19%·d-1,投喂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肉和蓝圆Decapterusmaruadsi肉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83%·d-1和3.90%·d-1;不同食物组的紫红笛鲷幼鱼的氮排泄率存在差异,以投喂鳗鱼饲料组的幼鱼最高,个体氮排泄率为4.080mg·尾-1·d-1,而投喂斑节对虾肉和蓝圆肉组的幼鱼个体氮排泄率分别为3.759和3.869mg·尾-1·d-1,摄取3种食物的紫红笛鲷幼鱼的氮排泄率(NE)和氮摄取率(NI)均为直线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NE1=2.107+0.310NI1,NE2=1.749+0.316NI2,NE3=1.879+0.348NI3。

    2002年03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秋茄叶中卢丁的分离与鉴定

    李宝才,闻克威,董玉莲,周建元,盛国英,傅家谟

    红树林中的秋茄Kandeliacandel叶乙醇萃取物,经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A201吸附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甲醇反复结晶,得浅黄色针状结晶。1HNMR,13CNMR,UV和IR分析,确定了该结晶化合物为卢丁,其分子式为C27H30O16,分子量为610.51。

    2002年03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圆形短指软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匡云艳,蓝文健,苏镜娱,曾陇梅

    从中国海南岛三亚附近海域采集的圆形短指软珊瑚Sinulariagyrosa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IR,1HNMR和13CNMR谱分析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孕甾烯醇酮(Ⅰ),24 亚甲基胆甾醇(Ⅱ),神经酰胺(Ⅲ),鲨肝醇(Ⅳ)。其中(Ⅰ)是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

    2002年03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