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学报

  • 珠江口悬浮物和沉积物中Ba的界面地球化学

    曾翔飞,郑建禄,林植青,梁自强,陈均铭

    本文首次研究了珠江口石油开发区水域悬浮物和沉积物中Ba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结晶态等五种化学形态的含量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界面地球化学过程。

    1988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台风波浪数值预报的CHGS法 Ⅰ.成长过程中的海浪谱

    隋世峰

    文章指出,由于台风风场中风速、风向随时间和空间急速地变化,越近台风中心风速越大、风区越短、风时越小,风浪就越是不可能充分成长。所以在台风浪数值计算工作中不能使用充分成长的海浪谱模式。作者等在最近提出的台风波浪数值预报方法(以CHGS表示)中,建立了一种成长海浪谱模式(如文中(2)式),该模式中包含了标志着风浪成长程度的参数——平均波龄β。当β值较小时,波浪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谱的峰值频率附近,使谱峰高而陡,随着β的增大,谱形逐渐变得低矮坦缓,当β=1时波浪充分成长,成长谱转变成了充分成长的P-M谱。该模式还表现出了谱在“平衡域”内的“超射”现象。

    1988年04期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赤道Kelvin波与El Nio事件

    袁叔尧,甘子钧

    本文拟从赤道波导作用这一侧面探讨E1 Ni(?)o(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机制。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得到赤道Kelvin(开尔文)波动解。假定运动过程绝热,如考虑平流输送作用,可给出亦道Kelvin波引起E1 Ni(?)o事件发生前期亦道中、东太平洋SST的局地变化和海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定性解析表达式。表达式表明SST异常及上层热含量的变化均随赤道Kelvin波向东传播。利用赤道Kelvin波还可解释1982—1983年E1 Ni(?)o事件前期风场异常的作用,前期(?)(SST)/(?)t为正时SST异常的时,空分布以及(?)(SST)/(?)t为正时SST异常之所以自西向东传播的原因。因此,有理由认为亦道Kelvin波可能是激发更E1 Ni(?)o事件发生的一种机制。

    1988年04期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1986—1987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形成发展过程分析

    武建平,李若钝

    本文利用近期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实测资料,对起始于1986年9月的厄尔尼诺(EI-Ni(?)o)-南方涛动(ENSO)事件作了初步分析,发观亦道太平洋月际STS距平、纬向风指数、平均海平面高度距平、南方涛动指数、地球射出长波辐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在这次ENSO事件发生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作者指出,这次ENSO事件中,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不是象通常那样发生在春季和由南美沿岸向西发展,而是发生在秋季,且首先出现在中赤道太平洋日界线区,而后迅速向东发展,从海温异常增暖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看,这次ENSO事件基本属一次中等强度过程。

    1988年04期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华南海岸带自然环境分析

    赵焕庭

    华南海岸带自然环境优良,具备多种矿产的成矿条件,地形、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海岸曲折多湾,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表径流大,沿岸水温较高,滩涂发育,海洋生物繁多,环境质量尚好,风光绮丽。不利方面,冬季偶有低温,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台风暴潮成灾,个别地段历史地震较强,植被遭破坏,港口航道泥沙回淤,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要兴利除弊。

    1988年04期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粤东沿海“老红砂”成因再探

    朱孝宁,吴正,周曾权,王为

    本文根据作者对粤东沿海“老红砂”进行的野外调查和粒度、重矿、化学全量、石英沙粒表面结构的电镜扫描分析等多项室内分析资料,以及~(14)C测年数据,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讨论了粤东“老红砂”的成因和形成的年龄,认为老红砂乃风成,并经受长期的风化淋溶作用,形成年代应早于8000年,属晚冰期低海面时期的产物。

    1988年04期 46-5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水东潮汐通道和沿岸泥沙输移

    应秩甫

    本文概述了水东潮汐通道的地貌、水文等特点,论证了潮汐通道的稳定性,讨论了口门外泥沙运动和输移方式。水东潮汐通道的落潮三角洲处于均衡状态。但是,以冲激沙坝方式的泥沙转移殊为重要,航道的淤积和偏移都与它的活动有关。不过口外泥沙向西的净输移量并不很大,每年约20×10~4m~3。因此在落潮三角洲上开挖航道,并配以适当的工程措施是可以成功的。

    1988年04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蓝先洪,马道修,徐明广,周青伟,张光威

    本文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化学分析资料,研究各种元素和沉积磷酸盐在不同沉积时期分布、迁移和累积的规律。各种元素平均含量为:Rb 195.5ppm,K 24800ppm,Ga 32.6ppm,Ba 456ppm,B 67.3ppm,Sr 90.8ppm,Cr 107.8ppm,V 107.2ppm,Ni 42.5ppm,Co 18.9ppm;沉积磷酸盐的Ca/Ca中Fe组分介于0.10—0.87之间,平均值为0.40。并讨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1988年04期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中华哲水蚤和汤氏长足水蚤消化道超微结构的观察 Ⅱ.中肠

    陈小英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adsky和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 A.Scott的中肠可划分成三个主要区段。Ⅱ段以分布有液泡细胞为其重要特征。中肠管壁由肠上皮、肌上皮及两者间的基膜层组成。肠上皮可分出吸收细胞R(absorptive cell)、分泌细胞F(secretory cell)、液泡细胞B(vacuolar cell)、致密细胞D(dense cell)、肠道内分泌细胞S(endocrine cell)和胚细胞E(embryonic cell)。在肠上皮下可见到一种含大量小颗粒的泡状结构不连续地分布于整条中肠。 文中对两种哲水蚤中肠(包括各种类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关系进行了探讨。

    1988年04期 69-76+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7k]
  • 南海东北部冬季流况和海面风况之关系

    柯佩辉

    本文采甲1958—1972年南海船舶天气观测报告和多年的海流调查资料,以及1907—1973年的海洋调查资料,对南海东北部冬季海流进行初步探讨。其中最具特色是逆NE风而流动的从SW往NE流去的海流。由表层水温水平梯度算得的梯度流表明,116°E以东的海流均往NE向流去,其强度与南海东北部风况有关,NE风强盛时海流也强盛,在弱的SE风时,流速相应地较弱,在NE风场向SE风场过渡或SE风场向NE风场过渡的时期内,流速最小。计算流和实测流均有着上述共同的规律性。

    1988年04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南海形成的台风数与北太平洋SST关系分析

    李丹荔

    本文根据1949—1986年资料分析每年南海形成台风的年频数与前期北太平洋SST变化的关系,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副热带中太平洋海区和东太平洋赤道海区超前一年8月份至当年2月份各月的SST与南海形成台风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大范围的、持续时间长的显著相关区。还得出厄尔尼诺事件与南海形成的台风数有一定的关系。对上述遥相关关系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1988年04期 81-82+85-8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曾母暗沙海区全新世环口目苔藓虫几个新种

    陆麟黄,聂宝符,钟晋梁

    本文报道的全新世环口目苔藓虫2新种和2新亚种,系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4—1986年间在曾母暗沙海区采集的砂样,经笔者挑选到的11属17种环口目苔藓虫中的种部分,其他部分已在文献中另行发表。采样地点包括曾母暗沙及其南面的86—13礁、新西南面的86—10礁和86—15站,采样点水深21—44m。

    1988年04期 88-91+9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SEVERAL HOLOCENE NEW SPECIES OF CYCLOSTOMATA(BRYOZOA)FROM THE ZENGMU ANSHA WATERS,SOUTH CHINA SEA

    <正> This paper reports 2 new species and new subspecies of Holocene Cyclostomata (Bryozoa) item Zengmu Ansha of the southern waters of Nansha Is. Here, the Zengmu Ansha Waters comprises four shoals, namely Zengmu Ansha (3°58′30″N, 112°16′45″E), the reefs of No.86-13, No. 86-10'and the one at station No. 86-15(3°47′30″N, 111°58′E), extending from NEE to SWW, about 4.Skm in total length, ranging 21—44m in water depth. The new species and new subspecie, are namely, Entalophora proboscina minor subsp, nov., Idmonea grallator zengmuensis subsp.nov., Diapcroecia rnacroecia sp. nov., and D. sinensis sp. nov.

    1988年04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生长速率的测定

    吴世炎,邹汉阳,施纯坦,姚家奠,郑云斐

    本文论述了锰结核样品中U,Th同位素的溶剂萃取—阴离子交换—电沉积制源的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生长速率测定中的应用。利用~(230)Th法测得两个站位中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分别为2.9,4.3和1.9mm/Ma。这些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对采自北太平洋的另一些锰结核测得的数据相比,非常一致。

    1988年04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热带海洋 第7卷(1988年)总目录

    1988年04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