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学报

  • 珠江口—红海湾沿海的活动断裂

    刘以宣,卓家伦

    <正>本文是笔者在珠江口至红海湾沿岸进行第四纪地质、地貌和新构造调查的基础上,对活动断裂所作的初步分析。 一、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变 该区位于莲花山断褶带的西南段,南缘濒临南海(图版I),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它们是本区的主要构造成分,控制着本区的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演化。在漫长

    1983年03期 173-181+2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8k]
  • 南海东北部的海底地貌

    谢以萱

    <正>一、海区地理地质特点 南海东北部范围大致是从珠江口以东粤东沿岸至台湾南端鹅銮鼻一线以南和吕宋岛北端以北的海域。地理座标是:114°—121°E、18°30'—23°00'N。

    1983年03期 18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 某海区陆架低声速底质的声学物理参数

    梁元博,卢博

    <正>1980年起,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一室海底组协作,在南海西北部一个有代表性的大陆架海区进行声学调查,配合海底声速和吸收系数的测量,获得一系列底质柱状样品。为了计算本区海底的各项声学物理参数,我们对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柝测试。本文目的是试图给出底100厘米厚度以内的沉积物各项有关参数,作为利用沉积声学方法建立一个海区海底声学初模的示例。

    1983年03期 191-199+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海平面台风范围大风的推算

    徐家隽

    <正>广大的洋面,寥寥无几的观测站,气象资料很少。因此,建立台风范围大风计算模式,对了解台风的风场结构或对人类的海洋活动和海岸工程都有一定意义。本文为此目的,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台风范围大风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1. 环境流场 环境流场的影响以台风进入南海北部为突出。影响南海北部的台风,一类是从西太平洋移入的。在盛夏季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期或由弱变强的

    1983年03期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北部湾风生环流的数值研究

    郭忠信,王文质

    <正>已有的研究指出,北部湾海流主要为风海流性质,海流基本随风而变。偏北风时,海流流向偏南;偏南风时,海流流向偏北。特别在冬季,水浅(湾的最大深度不超过100米),垂直混合波及海底,海水密度上下均匀一致,风海流性质更为主要。上述结论,为我们使用下面的一个数学模型提供了依据。

    1983年03期 207-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第三届海岸河口学术年会在穗召开

    <正>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于1983年6月14—18日在广州召开。第三届海岸河口学术年会,交流了在开展海岸带与海涂资源调查、港口航道工程、河口综合治理、新技术应用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果和动态。 在大会上报告交流的40多篇论文,涉及珠江、长江、黄河、闽江等河口及杭州弯、胶州湾等海岸、港湾发育、浅滩演变、沉积特征、水沙运动、泥沙回淤预估以及航道整

    1983年03期 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南海北部沿海某些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何悦强,温伟英

    <正>多年在南海北部水深70—80米以浅海区进行污染调查,取得了大量实测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处理,定量研究海洋水质、底质、悬浮物、生物等要素中污染物之间,污染物质与环境理化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它们的相关程度,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函数关系。通过相关研究,可为室内模拟实验,为查明内在联系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各种污染物质含量的近似值。

    1983年03期 21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珠江河流、河口水浊度及其与悬浮体的关系

    林植青

    <正>由于河流及港湾含有机及无机的悬浮物质,水的混浊程度比较高,因此,浊度与悬浮体的关系最为密切。浊度值直接反映了悬浮体的含量。由于浊度的变化引起物理化学因素、水质环境和生物对元素的吸收与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所以,在研究河口和海洋的地球化学、环境化学过程时,对于浊度的探讨就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1983年03期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网纹藤壶初生胶和次生胶比较

    严文侠,董钰,尹芬

    <正>众所周知,藤壶牢固地附着在海洋的结构物上,徒手无法将它取下。当藤壶底板处聚集大量次生胶时,用双手就能轻易地取下。我们用这一方法辨别附着在贻贝上的藤壶是否有大量次生胶存在。表面看来,似乎初生胶粘结力比次生胶强,,因而人们会提出这两种胶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的问题。李刚等(1978)和严文侠等(1981)分别报道了网纹藤壶初生胶和次生胶生化成份,初生胶旦白含量65.5%,灰分占26.9%;次生胶为

    1983年03期 231-237+25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2k]
  • 南海北部大陆架深水石珊瑚的生态分析

    邹仁林,蒙致民,关锡廉

    <正>底栖生物中的深水石珊瑚群落,由于采集和观察的困难,所以有关这类动物的生态学资料甚少,仅见Wells(1967)用现代深水石珊瑚某些属的深-温分布模型来推测新生代珊瑚的深-温分布范围;Sartori(1980)作了地中海海底影响深水石珊瑚分布的因子的可能性研究。至于在我国海域,几乎是空白。只在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稍带一笔,其余的只是零星的深水石珊瑚分类报告。

    1983年03期 23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铀系法在南海深海沉积物沉积速度研究中的应用

    刘韶,吴良基,秦佩玲

    <正>运用铀系方法测年及确定海洋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对于更新世以来的现代海洋沉积物年代学、海洋沉积作用、地史演变、古气候、古环境、沉积矿床学等研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我所“实验号”轮于1980年8月用重力采样器在115°E,18°N采集到全长1300毫米柱状样品,于室内进行间隔取样分析,(分8段)。

    1983年03期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清澜港附近盐度变化与潮汐降水的关系

    叶龙飞,粱蔚鸿

    <正>清澜港位于海南岛文昌县东岸,是一个重要的渔港。1980年初,我们将“南浮1号”浮标投放手清澜港附近最深的地方(约9.5米),在岸站(广州市本所大楼内)每隔1小时或3小时收集浮标现场的水文、气象测量数据一次(本所新技术研究室,1981;叶龙飞、余文森、黄人韬,1981)。历时共78天。

    1983年03期 24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南海东北部大陆斜坡铁锰结核的首次发现

    <正>继1979年我们在南海东北部33站(117°58'50″E,21°30'00″N),水深1450米处发现似铁锰结核后,我们又于1982年在23站(118°00'4″E,21°31'07″N),水深1656米的大陆坡发现铁锰结核(含铁29.06%,锰22.27%——电子探针分析)。 关于南海锰结核的报道,在深海盆不断有所发现。六十年代,美国海军海洋局H.W.Dubach提出“…南海整个深水地区所有沉积物中都发现了锰结核或小的结核体,但不

    1983年03期 25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下载本期数据